2023年7月7日-7月9日,第一届高校公共卫生及转化医学研究生博观论坛由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办,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72名研究生参加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食源性疾病诊断溯源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谭俣宬代表南昌大学参与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凝聚青年力量,探索公共卫生未来”,开展了2场专家报告、2场青年博览会、18场主题报告和研讨会。此外,还开展了海报设计交流和评选活动,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论坛聚集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研究和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和思考。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以《创新疫苗研究和转化》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探讨了疫苗研究的创新方法和转化应用,并结合戊肝疫苗、HPV疫苗、鼻喷新冠疫苗、新型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实例,着重介绍了当前疫苗研发领域的关键挑战和前沿技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预防接种监测与评价》。他分享了在预防接种领域的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分类和内容、存在的问题和数据挖掘和利用,介绍了预防接种监测的前沿应用,指出监测结果在传染病、接种率等方面的利用价值。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陈田木以监测预警技术及其应用为主题,与与会者讨论了监测预警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他强调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收集和数学模型的正确选择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的关键作用。
厦门大学张天英副教授以“呼吸道黏膜免疫研究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在呼吸道免疫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面对非系统性感染类呼吸道病毒“免疫学逃逸”和“解剖学逃逸”带来的挑战。
在报告研讨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代表,分别就自身研究内容进行主题分享,与会的其他研究生针对报告内容中的核心与亮点积极交流,交换经验。谭俣宬同学就报告内容积极提问,并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在此次论坛中的参与展示了南昌大学和食源性疾病诊断溯源重点实验室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积极贡献和研究实力。谭俣宬在交流环节中与同行交流和展示采用沙门氏菌噬菌体修饰的纳米磁珠作为识别原件,捕获沙门氏菌后,噬菌体在活的沙门氏菌体内快速特异性复制,再通过RPA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噬菌体核酸的增殖与否,实现对沙门氏菌的现场快速鉴定的研究成果。
报告研讨结束后还参观了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谭俣宬着重学习了一种用于核酸现场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引入动态密封、超声辅助和先进控制方法,整合了试剂预封装存储、提取、快速qPCR扩增和实时荧光检测等多项技术,配合自行研制的快速检测仪器共同使用,能够在30分钟内实现包括完整提取流程与45个扩增循环的全自动核酸定量检测,且灵敏度与现行临床标准一致。
论坛期间,每一位参会的研究生都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设计了海报并展出在会场外,大家还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进行交流互动。
本次论坛还安排了参观厦门大学校史馆等文化考察活动,志愿者引导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参访了厦门大学校史馆,组织了素拓活动,帮助大家建立更友好的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充分的交流。
通过本次论坛,研究生们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并且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合作,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我们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重要论述的精神,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