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数智为径
“互联网+”赋能赣州免疫预防再启航
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背景
赣州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常住人口约有870余万人,全市共有20个县(市、区),预防接种门诊共422个。2019年以前,每年出生人口最高可达14万,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但每年仍有7万以上儿童出生。据统计,2020年-2024年全市每年接种疫苗350万左右剂次(另共接种新冠疫苗2000余万剂次),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通过几代免疫预防人不懈努力,硕果累累:我市30余年来无白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报告,麻疹、乙肝等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乙脑、流脑、甲肝等疫苗相关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免疫预防工作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疾控人如何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赣州市疾控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干部职工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大幅提高,群众观念更加牢固,自觉践行宗旨意识,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了党建业务互融互促。在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免规人不忘初心,坚持五个理念,持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方法,创建了“以数智为路径,以‘互联网+’赋新能”的免疫预防工作新模式,取得新成效。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创了新的辉煌。
二、具体做法
(一)坚持依靠群众,前移健康教育,下好先手棋
健康中国提出“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赣州市疾控中心认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将预防接种相关基础知识宣教关口前移,是提升免规工作水平的关键。赣州市疾控中心将健康教育作为先手棋,全力以赴。为促进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推进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推动医防协同和融合,提升预防接种单位工作效率。赣州市疾控中心主动向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汇报并积极制定流程,随后市卫健委下发了《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互联网+预防接种“妈妈课堂”线上健康教育的通知》(赣市卫健疾控字〔2023〕17号),依托“赣州智慧疾控”“赣州看医生掌医”平台,搭建并逐步完善互联网+预防接种“妈妈课堂”线上健康教育平台,在孕产妇、儿童监护人等重点目标人群中开展科普宣教,进一步增强孕产妇及其家属、儿童监护人等目标人群对预防接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度、依从性,提前让家长了解新生儿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减少“疫苗犹豫”现象,从而提高我市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率和接种率,切实保障儿童健康。
(二)坚持防患未然,完善建档建证,打好主动战
建档建证是保障免规工作水平的基础。赣州市疾控中心主动作为,完善建档建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既往我市办理预防接种证基本上是儿童满月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时持“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转移单”(三联单)到辖区接种门诊建证。为落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惠民措施,经过深入调研,科学统筹,依托“江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在产科出生医院实现建卡建证,积极推动赣州市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印发<赣州市产科预防接种单位建设要求和儿童预防接种证发放流程>及<赣州市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单位建设要求和备案管理流程>的通知》(赣市卫健疾控字〔2023〕37号),由产科预防接种室为新生儿建立产科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并发放该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切实提高了我市儿童预防接种证发证和预防接种档案建档及时率和疫苗接种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优化了工作流程,实现群众办事“一件事一次办”的工作目标。
(三)坚持服务人民,优化接种服务,耕好责任田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流程、优化预防接种场所环境,不断提升辖区预防接种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赣州市疾控中心将数智化与预防接种服务融合发展,在全市积极推动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工作,开展全市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现场调研,建立以预约、取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为一体的数智化服务体系,通过语音呼叫、LED液晶条屏和电脑显示屏等形式引导接种人群按照整个服务流程完成预防接种,实现预防接种全程数智化。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和知情同意工作,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在参考其他先进省市的做法后,赣州市疾控中心起草下发了《赣州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情告知书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2023年版)》,2024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另外还强化了狂犬疫苗、成人疫苗接种门诊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单位的建设和备案管理,优化了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四)坚持守土有责,抓牢日常报表,筑好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提出,准确统计信息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数据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数据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日常报表协助统计核对工作重要一环。我们认为,接种对象和接种完成情况数据也是免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提高赣州市辖区范围内办理相关报表管理和数据上报工作效率,规范上报审批流程,实现无纸化、智能化办公,适应市、县互通互联高质量发展要求,赣州市疾控中心主动作为,与系统开发工程师积极沟通,依托赣州智慧疾控信息系统,开发新模块,实现线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上报及统计和疫苗调剂线上申请审批,大大便捷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五)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接种查验,答好赶考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特殊的人群密集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重大传染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教学秩序混乱等不良影响。根据《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文件要求,所有儿童入托入学时必须提供由接种单位出具的预防接种查验审核报告,对未完成规定疫苗接种的,儿童监护人应及时带儿童到接种单位完成补种。以往每到开学季,家长们通常都要带小孩到接种门诊现场排队进行人工查验,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为优化查验流程,发挥“互联网+预防接种”优势,赣州市疾控中心积极与江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承建公司沟通、协调,在系统中增加“查验接种证”模块,率先启动了接种门诊端线上“查验接种证”试点工作,实现了接种门诊端个案查验和批量查验。同时,有的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配备了自助查验一体机,监护人可持预防接种证使用该自助查验一体机或通过“赣苗通”小程序进行自动查验,形成查验审核报告。
三、成效
(一)线上健教模式初步建成
互联网+预防接种“妈妈课堂”线上教育开启以来,创新线上教育新模式,对孕产妇、儿童监护人等重点目标人群中开展科普宣教,将预防接种相关基础知识宣教关口前移,促进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推进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推动医防协同融合,提升预防接种单位工作效率,自2023年8月份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以来,全市共9万余人扫码参加了学习。
(二)为民服务措施温暖人心
一是开展产科预防接种单位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简化了预防接种证办证流程,落实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惠民措施,实现建档办证不用跑;二是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在我市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市共有22家数智化门诊完成建设,并有5家在建设中。以预约、取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为一体的数智化服务体系给群众预防接种提供全程护航;配备的自助查验一体机和“赣苗通”小程序自动查验功能,实现自助查验无忧;周末预防接种服务不打烊,守护健康随时在线不断档;三是使用统一的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在实施接种前履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充分保障受种方的知情同意权,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各种惠民便民为民措施收获群众一致好评。
(三)数智赋能举措效率倍增
一是赣州智慧疾控信息系统开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统计功能后,提高了赣州市辖区范围内办理疫苗接种管理和数据上报的工作效率。二是线上“查验接种证”模块的批量导入查验功能,可对幼托或教育机构收集的入托入学名单进行批量查验,极大减轻了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既往人工查验的工作负担,对防止学校、托幼机构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四、启示
(一)一心为民,加强协作,为民宗旨终将履行到位
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的责任,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对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对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主体责任的认识,深刻认识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促进预防接种门诊与学校和幼托机构的协调联动,及时完成未种儿童疫苗补种,减少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创新为本,数智赋能,便民措施势必更加优化
事实证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互联网+”的到来更是对社会组织亦或是政府部门来说,都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保障服务质量等诸多便利之处,赣州实践也表明,“互联网+”对于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效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健康需求有着重大意义。今后要追踪“互联网+”发展,以创新为本,用数智赋能,不断开发新功能,引入新进展,在党建引领下解决群众在免疫预防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用更智慧化的功能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