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今年三伏时间为: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共十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共二十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共十天。三伏天一共40天。入伏之后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高温天气,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此时自然界阳气生发,是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阳气旺,阴气弱。专家指出三伏天应当以清补为主,先把体内的暑、湿等邪气以及毒素、油腻等物质清除,先清后补,再来补充我们人体的阳气,以达到调和阴阳、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到底怎么从饮食上实现养生的目的呢?给您支几招。
1.吃三瓜:苦瓜、丝瓜、冬瓜
①苦瓜,在炎热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食用苦味的食物可以帮助去除肝火,苦瓜就是很好的选择。
②丝瓜,素有“瓜果药材”和“植物海蜇”的美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黏液、木糖胶等物质,而且丝瓜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吃点丝瓜来缓解。
③冬瓜,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2.三豆汤
豆类含有品质优良且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补充体内蛋白质,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伏天食用,能够令人神清气爽。三豆汤就是用绿豆、赤小豆、黑豆三种材料放在一起煮制而成。
绿豆作为消暑“神器”,性凉味甘,含有大量的钠和钾,很适合在夏天饮用。赤小豆,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的作用,可以中和绿豆的寒性,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于体内湿气重、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是一种不错的滋补品。除了清热解毒,还有明目益气,补精血、消水肿,调理肾脏的作用。因此,三者结合一起煮,不仅能防暑消热、还能健脾益气、养血补肾,老人小孩以及体虚者都可以喝,不用担心吃完伤脾胃,从而引起腹泻、腰酸背痛等。
3.羊汤、姜茶,温补阳气
羊肉性温、味甘,入肾经,脾胃虚寒以及肾阳虚衰的人喝羊汤,可以温中暖肾、补益气血。喝完羊肉汤之后,人会出热汗,濡养脏腑的同时心汗排毒,有益身体健康。
姜茶也分几种,家里常用生姜熬水制作,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配合红糖口味更佳;干姜对于脾胃虚寒、腹泻、四肢厥冷的人,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炮姜主要有化瘀止血的作用,对血瘀痛经的妇女效果较好。姜茶辛辣刺激,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阳气。
4.消暑降温莫贪凉
酷暑潮湿,人容易出汗,不仅使大量水液流失,还消耗了许多微量元素。出汗时,阳气易随之外泄,若外界寒湿之气较重,贪食生冷易导致内环境寒湿、脾胃失调,实则现痰湿中阻,虚则虚寒内生,为冬季发病埋下伏笔。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消暑的同时不要太贪凉。脾虚湿盛的人可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爱吹空调、喜冷饮冰啤酒导致脾胃虚寒的人,则可选择温阳补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