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世卫组织第二次宣布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两年多来第二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报告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
猴痘疫情已在非洲肆虐
8月13日,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陆持续蔓延。非洲疾控中心8月8日的数据显示,非洲至少有16个国家受到猴痘疫情影响: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
瑞典出现非洲以外首例猴痘新毒株感染病例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斯德哥尔摩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与瑞典当局15日证实,瑞典已发现非洲大陆以外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据路透社报道,该患者在非洲感染了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
猴痘疫情第一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在2022年的7月,症状较轻的变异株II b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最新这一波与I b变异株有关,并且在快速传播,有向非洲外蔓延的趋势。
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
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海关总署15日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期间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新增的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按本公告执行。
关于猴痘您需要知道些什么?
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二、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 猴痘病毒感染者和感染动物(如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 猴痘的传播方式:①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如接触感染动物或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等均可以被感染;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亦可被感染。②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可以被感染。③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和胎盘垂直传播。④猴痘病毒离开人体后在物体表面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三、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 该病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皮疹从斑疹、丘疹、水疱疹逐渐发展为脓疱,并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四、猴痘的治疗方法
※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
※ 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 多数感染者会在2~4周内痊愈,有小概率会变得严重、甚至致命。
五、猴痘的预防
※ 密切关注WHO及其他官方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及时了解境外猴痘疫情的最新动态。
※ 中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东部邻国(如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存在本轮疫情的高传播风险,而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存在动物携带猴痘的国家。如非必要尽量避免前往目前已报告有猴痘疫情的非洲国家或其他疫区。
※ 如果必须前往或在这些国家工作或生活,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无保护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特别是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或餐饮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
※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清洁双手可以大大减少传播的机会,普通的家用消毒剂足以杀死猴痘病毒。避免与陌生人或可能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与皮肤有病变的人密切接触,可以减少或避免传播。
※ 近期曾有疫区旅行史或接触史人员,要关注自身异常症状,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皮肤出现异常的皮疹或病变,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 在猴痘病例数较多的国家,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应减少或避免多性伴、非固定性伴的性接触。
(信息来源:WHO、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