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微信公众号
抖音

首页 科普知识

暑期旅游,小心黑热病

信息来源:行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7-24 15:38:26 浏览量:609次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5-9月是白蛉活跃期,目前正值暑假,大家外出游玩增多,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黑热病传播特点、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白蛉的“身份名片”

白蛉属双翅目毛蛉科昆虫。成虫多呈灰黄色或棕色,体型小,体长约1.5~3.5mm,是蚊虫的1/3。白蛉遍体生毛,头部有1对黑而大的复眼,背部隆起呈驼背状,生有1对桃叶形翅膀。

图片1.png

身材小巧但特征明显

我国已报道30多个蛉种,其中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4种是已知的黑热病传播媒介,其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北京、甘肃、四川、新疆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白蛉生活史及习性

白蛉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在适宜条件下,卵经6~12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呈小毛虫状,分为4个龄期,幼虫蜕皮后化蛹,蛹羽化为成蛉后吸血、产卵。整个生活周期长约2个月。

图片2.png

白蛉的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有机物质丰富的场所,如畜舍、厕所、窑洞、室外墙缝、砖石草堆下面等,尤其以地面下约 10 - 12cm 处较为常见。而成虫则多在黄昏后至次日清晨前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室内外阴暗潮湿、无风的地方,像屋角、墙缝、畜舍、地窖、桥洞等都是它们的藏身之处。

图片3.png

白蛉的危害不容小觑

雌性白蛉会叮咬人和动物,吸食血液,被叮咬处会出现微痒或剧痒,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白蛉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其中最常见的是黑热病。黑热病是一种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潜伏期较长,通常为 3 - 6 个月,典型症状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体重下降、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乏力、鼻或牙龈出血等,血常规检测会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未及时诊断并治疗,易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远离白蛉,从预防做起

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清除墙根地面浮土、垃圾、积水等,消除白蛉的孳生地。养殖场所应远离生活区,同时搞好周边环境卫生。白蛉活动季节(5~9月份),黑热病流行区居民或旅居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居民房屋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小孔径蚊帐,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衣长裤,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最好戴上帽子,外露部位涂擦防蚊油或驱避剂。并对白蛉栖息的畜禽舍、空闲房屋和窑洞等场所开展杀虫剂喷洒灭蛉。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应加强犬只管理,犬只佩戴驱蛉项圈。




供稿:病媒科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