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旅游出行、探亲访友、聚餐聚会将成为许多人假期的主旋律。在您放松身心、享受欢乐时光的同时,健康防护也不可松懈!注意饮食安全、保持适度运动、做好科学防护、维持规律作息,同样至关重要。江西疾控在此温馨提示:
重点风险提示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人员流动频繁,聚集活动增多,可能加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请大家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保持警惕,注意防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乘坐飞机、火车等密闭交通工具,或进入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会增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和手足口病等接触传播疾病的风险。聚餐和外出就餐增多,需警惕因食品卫生问题引发的诺如病毒感染等。
在郊野、林地等户外环境活动时,建议穿着长袖衣裤,以防蚊虫叮咬,如前往国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流行的地区,请务必做好防蚊措施。赴境外旅行,出行前应了解当地疫情,并提前做好针对性防护。
重点疾病健康提示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都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他人造成传播。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基孔肯雅热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全球存在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拉丁美洲地区、西太平洋区、东南亚区、东地中海区等地区,可常年发生。恰逢国庆中秋假期,出境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旅行的人数增多,同时也增加了此类蚊媒传染病输入本土的风险。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皮肤上喷涂驱蚊剂;室内建议安装防蚊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有效阻隔蚊虫叮咬。
2.清除孳生环境。及时清理室内外各类积水容器,每3至5天刷洗水缸并换水一次,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瓶罐等处的积水,从源头杜绝蚊虫繁殖。
3.出行前充分准备。出发前请密切关注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前往高发地区时,应提前备好防蚊液、蚊香、电蚊拍、蚊帐及高效低毒灭蚊药等防护用品。
4.关注疫情与健康监测。如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域,务必提前查询当地疫情动态,全程做好防蚊措施。归国后14天内请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其传染源。诺如病毒感染传播能力强,且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常见于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等人群密集场所。随着国庆中秋假期来临,公众外出旅游、就餐和进食海水产品机会增多,诺如病毒感染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保持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及加工、制备食物之前。
2.确保饮水安全。不饮用生水,应选择开水或正规厂家生产、包装完好的瓶装水。
3.注重食品安全。节假日期间,家庭聚餐或外出用餐都需注意食品安全。食材要新鲜,加工过程中做到生熟分开。如在聚餐或旅途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避免带病参加聚会或继续行程,并及时就医。
4.规范处理呕吐物。尽量远离呕吐区域,如遇呕吐病人,请佩戴口罩,避免聚集围观。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立即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清理消毒。污染的衣物、床单等应及时更换并清洗,清理过程中需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处理完毕后彻底洗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并常伴有发热。目前该病在我省仍处于流行期,易感人群以6个月至5岁儿童为主。
健康提示
1.减少接触风险。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少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保持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后、外出回家后、进食前和如厕后。
3.注意饮食安全。日常多饮用温开水,不喝生水;确保食物彻底清洗并充分加热煮熟后食用。
4.做好环境消毒。保持家庭及学校环境整洁,定期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居室及密闭空间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儿童营养均衡,鼓励适量户外活动,并确保睡眠充足,从而提升机体抵抗力。
6.积极接种疫苗。接种EV-A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EV-A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相关并发症,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请注意:该疫苗无法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国庆中秋假期,人员聚集程度和流动性显著增加,加大了传染病传播风险。同时,秋季来临,气温波动频繁,流感的活跃度及人群感染风险正逐步上升。秋冬季是流感的传统高发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需重点关注。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手肘挡住口鼻;加强室内环境通风、换气。
2.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应提前关注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备足防护用品。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相对密闭,建议乘坐时科学佩戴口罩。在接触门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区域后,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返回住处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3.增强自身免疫。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免疫力。
4.及时就医与隔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并及时就医。在就诊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以保护他人和自身。
5.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供稿:预警处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