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疾控温馨提示:11月已进入冬季,寒潮活动频繁,气温显著下降,空气干燥,室内聚集性活动增多,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胃肠炎、水痘、手足口病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11月,我省将进入流行性感冒流行期,易出现与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多病原共同流行情况。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流感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可能发生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健康提示
(1)及时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6月龄所有无禁忌证者主动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
(2)做好科学防护。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医疗机构、商场超市等密闭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未清洁的手避免触摸口、眼、鼻。
(3)保持环境清洁。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场所应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电脑键盘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4)养成文明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完全遮挡口鼻。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鉴别诊断,避免带病上学上班。
(5)增强自身免疫。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坚持适度锻炼,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维持良好心态。
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秋冬季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传染性极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疫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或接触含诺如病毒的吐泻物或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均可造成传播。特定条件下,如冲洗呕吐物、粪便时飞溅产生的气溶胶,大量吸入也可感染。儿童多表现为呕吐,成人以腹泻为主,同时可能伴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症状轻微,通常在1~3天内可自行恢复。
健康提示
(1)严格手部卫生。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如厕后、加工食物前和外出返家后。
(2)确保饮食安全。不饮用生水,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清洗,食物特别是贝类等海产品必须彻底煮熟。生熟食品的刀具、砧板应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3)规范消毒处置。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立即用含有效氯5000-10000mg/L的消毒液覆盖处理,作用30分钟以上。处理人员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落实好日常的防控措施,加强食堂、饮用水源、图书馆、教室的环境卫生工作,必要时开展预防性消杀。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落实因病缺勤追踪和疫情报告。做好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师生应对诺如病毒防控的知识和技能。
(5)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托幼机构、学校、集体单位应加强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极易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引起聚集性疫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全身性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并发症可继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成人症状往往较儿童更为严重。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预防。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建议12月龄及以上水痘易感者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两剂间隔至少3个月。
(2)落实隔离措施。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4天。患病期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防止疫情扩散。
(3)加强环境消毒。学校、家庭等场所应保持室内通风,对玩具、文具、门把手等物品表面进行日常清洁消毒。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疱疹液污染的物品应及时消毒。
(4)提高防病意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集体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做好疫情报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高发季,9-11月为秋季高发季。主要经由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发热、食欲不振等。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既往以EV-A71和CV-A16为主,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感染CV-A6与感染传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部分患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
健康提示
(1)强化手部卫生。儿童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更换尿布后、外出回家后均应正确洗手。
(2)加强物品消毒。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毛巾及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洗消毒。奶瓶、奶嘴应煮沸消毒,玩具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减少感染机会。流行期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4)及早识别就诊。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隔离或住院治疗。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制度。
(5)疫苗接种。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接种程序为2剂,第一剂次与第二剂次至少间隔4周。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分泌物或吸入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野外工作者、农民等接触鼠类机会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征”,以及“三红三痛”等特征性症状,重症患者可并发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我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免疫。疫区16-60岁高危人群应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剂次,间隔14天,1年后加强1剂。
(2)避免接触老鼠及其污染物。搞好环境卫生,安装防鼠网、封堵孔洞、布置灭鼠贴等,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同时,保管好食物,防止老鼠及其分泌物污染。
(3)做好个人防护。野外作业或清理杂物、稻草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皮肤破损处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工作后及时清洗双手及暴露部位。
(4)及早就诊治疗。有相关暴露史者,一旦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供稿: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