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以及咳嗽、咽痛等。主要致病病毒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病毒变异快,易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相对脆弱,通过56℃加热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均可有效杀灭。
正确消毒是切断流感病毒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该怎样做好正确的消毒呢?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科将于近期推出疫点、重点场所及家庭环境等系列消毒科普,欢迎围观!
疫点消毒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疫点实际情况,流感疫情疫点消毒需重点加强空气、物体表面、污染物等三类场景的消毒处置,核心是选对消毒剂与消毒工具,严格把控作用时间,确保消毒无死角。
一、空气消毒:聚焦“空间全覆盖”
化学消毒法
在有人条件下,可选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宜先用二氧化氯或过氧化氢超雾化喷雾消毒机按说明书进行消毒,然后再对污染物、重点污染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如无相关消毒机械设备,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5%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
紫外线照射
每次照射30-60分钟,需确保灯管无遮挡,照射距离不超过2米,消毒后开窗通风1小时。

二、物体表面消毒:突出“高频接触点”
物体表面需区分“光滑表面”和“多孔表面”(如织物),优先选择物理消毒,无法进行物理消毒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1.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如桌面、台面等,可选择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让消毒剂在物体表面停留15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如电脑、金属用具等,可选择季铵盐消毒剂擦拭消毒;手机、钥匙等小件物品可用医用酒精擦拭消毒。
2.多孔表面(衣物、被褥、毛衣等)
物理消毒:可放入洗衣机用60℃以上热水清洗,烘干或阳光下暴晒4-6小时。
化学消毒:毛巾、衣物、被罩等织物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然后清洗。

三、不同污染物消毒:遵循“先消毒再处理”
感染者暴露或排出体外、附着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和体液等,采用化学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干粉混匀或喷洒、消毒干巾覆盖等方式进行消毒。
1.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搅匀放置2小时。
2.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克混匀放置2小时。
3.成形粪便,1份粪便加20% 漂白粉乳剂2份,混匀后,作用2小时。
4.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小时。

注意:
1. 含氯消毒剂避免与酸性物质混用。
2. 酒精消毒远离火源。
3. 消毒剂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4. 注意通风,避免消毒剂吸入。
5. 消毒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供稿:消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