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三月恰逢仲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冷空气不时地侵袭,给穿衣带来了很多困恼,不能及时增添衣物很容易让身体抵抗力处于低位,给各类疾病攻击留出了弱点。
江西省疾控温馨提示:在注意春捂的同时需重点关注流感、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及布鲁氏菌病,做好个人防护,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寒战和疲劳等症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症状更加严重。目前我省流感疫情已进入下降期,但各项指标仍处在较高水平,不排除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针对疫苗可预防流感,建议按照程序积极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
2.减少接触机会接触。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当发现身边有人由呼吸道症状时,应尽量避免与其密切接触,以减少感染风险。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勤通风,注意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当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居家休息,根据病情及时就医治疗。
5.教育机构做好防范。学校、托幼机构等教育机构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落实日常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疫情时及时报告,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减少学校流感聚集性疫情发生。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指禽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偶然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类感染。早期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也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类和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如活禽养殖场所、活禽交易市场等)而感染,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主要传染源。
健康提示
1.避免接触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野禽,包括不宰杀、不销售、不贩运、不食用。
2.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如有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接触后做好手卫生。尽量不购买活禽,不从活禽市场、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建议购买来自正规渠道、检疫为安全的冰鲜禽类;不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原有家养禽混养。
3.注重安全饮食。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接触过生禽肉、禽蛋的用具做好清洗消毒。
4.当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自身职业接触史,或发病前的禽类暴露史。尤其是病死禽暴露史,或活禽市场暴露史。
5.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主要通过食物、水、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发生感染的高发场所。当前我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仍处于流行期,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
健康提示
1.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餐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以有效预防包括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
2.做好清洁与消毒。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通风,高频接触的表面和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定期消毒。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或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在清理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3.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管理。做好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4.感染者应居家隔离休息,以减少传播风险。建议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至少72小时,在此期间,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特别应避免烹饪做饭或照顾其他老人和儿童,应单独用餐和休息。
食物中毒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三月万物勃发,山上、野外、路边等地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也是河鲀鱼肥和贝类逐渐上市的季节,部分地区要警惕出现因自采蘑菇、野菜和野果,自行捕捞河豚、贝类等导致的中毒和死亡事件。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处理加工食材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不喝生水、要选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或喝开水。
3.吃贝类等海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食用瓜果前要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4.避免毒蘑菇、野菜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采、不买、不吃来路不明和不认识的野菜和野生蘑菇。
5.预防河豚鱼中毒的重点是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如有误食河豚鱼后出现呕吐、腹泻、麻痹等不适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救治最佳时机。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羊(山羊和绵羊)、牛、猪等重要的家畜,人群普遍易感,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疫区和牧区的居民等更易患病。进入三月后,除日常宰杀、贩卖、加工、食用接触途径外,幼仔接生也逐渐频繁起来,需做好防护。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奶,不吃不熟的肉及内脏,不食用来源不明的奶制品和牛羊肉制品。
2.日常定期消毒。定期对圈舍、挤奶厅、产羔室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当出现牲畜流产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加强个人防护。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皮毛乳肉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4.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生熟分开,切生肉的刀和菜板,及时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洗碗用的抹布,如果擦了切肉的刀和菜板,再去擦碗,就可能传播布病。所以,抹布也要有两块,一块擦生肉刀案,一块擦熟肉刀案。
三月,是万物生发的时期,在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同时对各类疾病的潜在威胁保持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春日胜景。
供稿:应急办、传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