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五月,万物并秀。“五一”假期将至,辛勤耕耘后的休憩时光弥足珍贵。无论是踏青郊游、探访亲友,还是静享居家时光,安全与健康始终是美好假期的基石。随着假期人员流动与聚集增多,各类病原微生物传播及健康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醒广大居民:在规划假期行程时,请将健康防护纳入计划,重点关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及食源性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疟疾及极端天气引发的风险,让平安与健康为假期保驾护航。
呼吸道传染病
当前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缓慢上升,省内流感、百日咳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流行。“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增加,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人头攒动的景区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伺机侵犯游客的健康,给假期带来不美好的体验。因此请做好预防措施。
1、科学防护不松懈: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规范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避免随地吐痰;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勤通风。
2、健康监测需及时: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优先居家观察,必要时就医。
3、增强免疫固根本: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适时接种疫苗;此外,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积极心态,筑牢健康防线。
感染性腹泻和食源性疾病
五月气温回升、湿度增加,食物易腐败变质,蚊蝇滋生加速肠道病原传播。假期人群外出旅游、踏青、聚集聚餐,家庭、旅行团等出现感染性腹泻疫情风险较大,需警惕“病从口入”。
1、饮食安全记心间: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不饮生水,不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2、卫生习惯严把关:餐前便后彻底洗手,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的场所;避免采摘野菜、野果,谨防中毒风险。
3、旅行备药防未然:随身携带常用药品,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说明饮食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天气转暖,蜱虫已逐步进入活跃期。假期人群踏青、出游,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活动增多,被蜱虫叮咬机率增加,可能增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感染风险,亲近自然的游客需警惕。
1、避蜱有方:野外活动穿浅色长衣裤,扎紧袖口裤脚;喷洒驱避剂,归家后检查全身。
2、叮咬处理要科学:发现蜱虫勿硬拔,用酒精辅助取出并消毒皮肤;两周内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
当前登革热和疟疾分别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持续传播,随着气温渐暖和雨季的来临,疾病传播媒介大量孳生,“五一”假期出境游客需警惕感染。
1、做好出行准备:查询目的地是否为登革热或疟疾流行区,关注当地疫情动态及卫生部门预警,尽量避免前往疟疾、登革热流行区,确需前往,请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2、防蚊措施全覆盖: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住宿选择纱窗蚊帐防护到位的场所。
3、归国监测莫忽视:返赣后两周内进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史。
极端天气风险事件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国中南部地区风暴大雨天气时有发生。暴雨天气容易导致城市积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等灾害,大家出行要密切关注目的地和途径地的气象状况和预警信息,注意出行安全。如遇极端天气,请做到如下几点:
1、雷雨天气或极端天气不建议出行,已出行的游客,特别注意:户外的临时雨棚、广告牌、树木可能因为雷击和大风倒塌,一定要小心;避免涉水过河;远离低洼地段、山区等易发生山洪的区域;遇到积水路段要绕行。
2、去登山的游客,建议尽快返回;如无法返回要注意防御强降水引发的积涝、山洪及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3、自驾游的游客,谨慎驾车,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在湿滑山路、积水路段、桥下涵洞等处行驶;如果被困在车内,要保持冷静,紧急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援。
4、家中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关好门窗、加固室外物品,避免被风吹落或砸伤;做好食物储备,以及做好防鼠、防蚊、防蜱、防虫的措施,保持居家环境卫生。
5、外出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携带防蚊、防虫剂,去野外建议穿着长衣长裤,以避免蚊虫叮咬引发虫媒传染病。
山河远阔,烟火寻常。愿您无论奔赴山海,还是静守一方,皆能以健康为舟,乘兴而行,尽兴而归。祝您五一假期安康顺意,满载欢愉!
供稿:应急办、传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