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江西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5-13 09:03 浏览量:2010次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着眼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齐心协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二、重点任务

    1.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广大干部群众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机制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2.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宣传、基层百姓宣讲、网上议题互动、公益广告刊播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各领域,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使之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江西建设,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3.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国民教育、民间传承、礼仪规范、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文艺创作等各个方面,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挖掘赣鄱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做好古籍整理、经典出版、义理阐释工作,广泛开展“读经典、诵经典、传经典”等文化教育活动,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魅力,以文化人,以德润心。

    4.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大力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宣传阐释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省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强化道德教育引导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立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实施好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道德教育,推动公民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立完善教学名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建立师德师风信用体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优良校风,广泛开展校风校训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2.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广泛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文明信用户”创建、寻找“最美家庭”等系列活动,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入挖掘“红色家风”,总结提炼革命前辈留下的醇厚风气、沉淀的优良传统,以“红色家风”涵育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探索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家庭建设,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带好头、作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开展传家训、亮家训、评家训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自觉传承中华孝道,积极践行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3.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精心组织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和“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评议,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打造一批以先进模范命名的工作室、服务队、宣讲团,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唱响“江西好人文化”品牌,完善江西网上好人馆建设,深入开展“江西好人故事会”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用真人、真事讲述道德故事,弘扬真善美。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最美“逆行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人物纳入学校师资库,常态化组织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培养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关爱褒扬帮扶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落实参观游览、医疗保健、公共交通、劳动就业等礼遇,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4.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舆论成风化人、敦风化俗的重要作用,把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体现到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栏目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关注道德领域热点问题,全媒体打造品牌节目栏目,以事说理,以案明德,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发挥媒体“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作用,对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进行批评、驳斥,引领社会正气,树立道德风尚。加强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管理,引导传媒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5.以优秀文艺作品传递道德正能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努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广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慰问演出、文化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常态化推动高雅艺术、优秀影视作品、曲艺文化进基层进校园,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规范和改进文艺评奖,更好地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全省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6.加强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协调联动作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加强全省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实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讲解员、讲解词”规范工程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道德力量。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和村史馆、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用好公益广告、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宣传媒介,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社会氛围。

    7.突出抓好重点群体的道德引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触碰,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在道德建设中作出表率。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构建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持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良好格局,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断提升道德修为,筑牢道德根基。发挥江西“双千计划”、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文化界、体育界、教育界、科技界人士以及企业家等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自律,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四、注重道德实践养成

    1.实施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公益活动,让文明出行的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积极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和文明用语,倡导“分餐制”“公勺制”“双筷制”,推动形成节约适度、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开展“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守秩序乱插队”等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推广“文明旅游信用制”,倡导文明旅游。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等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为人们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探亲中,在各种国际场合、涉外活动和交流交往中,展现中华美德,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2.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坚持为民利民惠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获得感,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大力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树立行业新风,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常态化、科学化,扎实推进结对帮建、联动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敬业奉献,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上作出积极贡献。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聚焦涵育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深化和拓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打造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推进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科研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征信体系,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着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制度环境。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诚实守信品质。全面建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婚姻登记、社会保险、彩票、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诚信制度,依法打击各类失信行为。发布“诚信红黑榜”,办好“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全省科学道德与诚信建设步伐,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倡导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引导科研人员恪守科学道德准则,践行科研诚信要求。广泛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诚信之星”评选等活动,增强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弘扬诚信文化。

    4.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广泛开展“学雷锋月”“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命名一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树立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等,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医院、进商场、进景区、进网络,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加强江西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建设,做强江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打造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和礼遇、激励、回馈制度,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5.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建设,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开展农村地区“黄赌毒”专项整治行动,整顿农村文化市场,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防范极端宗教思想、非法宗教势力和各类邪教渗透。全面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着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在农村形成讲文明、做好事、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新风。

    6.注重礼仪礼节教化作用。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已故重要党史人物诞辰纪念日期间,精心组织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在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在辞旧迎新、慎终追远、缅怀先贤、阖家团圆、孝老敬老中弘扬文明新风。

    7.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共建共享绿色美丽家园,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计划,引导人们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环境日、低碳日、爱鸟周、节能宣传周、生态文明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宣传引导,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习惯。

    五、推进网络道德建设

    1.弘扬网络道德主旋律。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积极开展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以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传递积极人生追求和高尚道德情操。加强对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2.丰富网上道德实践。拓展“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模式,壮大网络公益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网络慈善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公益事业的生动局面。加强网络公益宣传的选题策划,推出一批扶贫攻坚、教育助学、养老助残等网络公益项目,使更多人理解公益、参与公益。省内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要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呈现公益广告,弘扬网络公益文化。加强网络公益规范化运行和管理,促进网络公益健康有序发展。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建立健全江西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治网管网,加强互联网领域执法,加强网络社交平台、各类公共账号等管理,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开展治网专项行动,清理网络欺诈、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等内容,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倡导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倡导文明上网,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阳光跟帖”等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志愿者建设,引导广大网民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共同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六、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1.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地方性法规,推动出台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规章。邀请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通过在线访谈、新闻发布、编写读本等方式,阐释道德领域典型指导性司法案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

    2.建立公共政策道德评估机制。各项公共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都要充分体现道德要求,实现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在制定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经济社会民生政策和改革举措中,要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问题,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引领社会道德进步和社会风尚方面的显著作用。

    3.增强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结合道德教育对象的特点,紧密联系各地各行业实际,组织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人们的准则意识、律己意识,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矩。指导各类群众性组织建立健全以自律规约、信息公开、诚信服务、规范化建设为内容的自律与诚信工作体系,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推动落实各项社会规范,共建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

    4.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运用党纪、政纪、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发挥全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有奖举报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清源”“净网”“固边”“护苗”“秋风”等专项行动,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聚焦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戒、付出代价。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把公民道德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统战、政法、网信、经济、外事、教育、科技、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大担当、更好作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

    2.加强督促指导。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加强督促指导,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工作落实。要注重分析评估公民道德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推动形成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注重成果转化,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加强道德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编写优秀实践案例,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信息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