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交流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党员学习交流专栏

读《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从这里出发》有感:忆往思今、知不易,砥砺初心、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2-07-15 10:21 浏览量:2971次

  • 第四党支部  刘培林

    (荣获委直机关“读一本好书”活动二等奖

    《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从这里出发》这本书兼具政治性和科普性,读完不止在政治理论水平上有所收益,更重要的是它科普了许多卫生健康领域的历史知识,以前只知晓江西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国革命、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摇篮,对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萌芽的历程却鲜有耳闻。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再现了那段烽火弥漫岁月里,党领导下的卫生健康事业从第一所红军医院、第一个卫生管理机构、第一所卫生学校、第一份卫生专业报纸等的起步历程。如今,党中央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人民健康保障的内涵也远不是苏区时期的“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那么单一,还需更加关注于少得病、不得病,关注于医疗服务更高效、更舒心,不止于身体的无病、还须致力于全心身的健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人民卫生健康事业正步入新时代。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红医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那时期党和人民在战争中结下的深厚情感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鱼水之情”,党的群众路线与卫生健康事业同源共流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时期孕育产生的,并贯穿于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全过程;在卫生健康战线,党的群众路线同样走出了一条生动、深刻的路子。中央苏区创建之前,苏区人民生活在闭塞的山区,医疗资源十分稀缺,加上人民思想观念落后迷信,有病无处医、有病医不起成为常态。因此,毛泽东指出,新成立的中央红色医院,既要服务于红军,也要服务于广大老百姓,并且要把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作为巩固根据地的三大方法之一;在地方,中央政府还指令县区卫生部门之下必须设立诊疗所,免费为群众看病,切实解决百姓无处就医的问题。与此对应的是,苏区群众踊跃支前救护,老百姓腾出家族祠堂作为红军医院使用,兵站妇女群众纷纷给伤员喂饭、洗绷带纱布、擦澡,农民自发组织担架队抢救、抬运红军伤病员,甚至不少人因此付出了生命代价,谱写了一首首军民、党群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慷慨壮歌。

     

    二、“人民立场”,始终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与其说是高瞻远瞩、有计划地推进,更不如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的历史必然选择!在那个缺医少药、积贫积弱的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同红军战士疗伤、根据地群众解除病痛迫切需求的矛盾,红医战士发扬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医疗活动。比如不断尝试利用自制中草药替代西药,改进、推广民间有效土方、偏方,客观上促进了中医药的繁荣发展。苏维埃政府成立初期,在获悉富田等地暴发瘟疫后,我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防疫工作;在成立中央防疫机构、制定疫情防控策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动员开展群众卫生运动,将卫生健康知识教授给劳苦大众,呼吁他们同一切封建迷信和旧生活陋习作斗争,掀起了第一波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与此同时,领导人也率先垂范,流传下不少佳话。在瑞金沙洲坝,“我知道,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账好了!”毛主席铿锵的声音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在他的带领下,这里有了第一口水井,结束了沙洲坝人民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在这里,我党不仅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苏区军民的卫生防疫意识,更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苏区百姓对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真情流露。

    三、“政治坚定、忠诚执着”,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底色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基于对劳苦大众朴素的阶级情感、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血与火中凝聚成的一份认同。革命战争年代,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执着践行医者仁心,并经受了革命风雨的考验,凝聚出以“政治坚定、忠诚执着”为灵魂的红医精神。他们中有放弃高薪厚禄、举家随党迁往瑞金的傅连暲,有留洋学成归国的医学博士邹思孟,更有口吞机密文件、英勇就义的药材局长唐义贞。时至今日,“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的底色也没有褪变,面对新冠肺炎,广大医务人员在党旗的指引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赓续“红医精神”,再谱“抗疫精神”新章,其中涌现不少像钟南山、张定宇这类的先进楷模。同时,我们也真切地认识到,当国家遭遇像大型传染病这样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凝聚全党全国共识,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防控策略,最终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我是一名90后党员,祖祖辈辈生养在赣南苏区,书中有很多关于苏区人民生活的写照,让我感觉熟悉又陌生,联想起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的身影。读到书中“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死了不如狗,病了赶你走”的描述,不禁感叹于旧时劳工工作环境之恶劣、百姓命如草芥之卑微,庆幸于旧社会已然离我们这代人远去。但现今,不少老一辈山区人民有病不上医院,看病找偏方、土方、求神拜佛等卫生观念依然还有那个时代落后迷信的影子。时过境迁,我们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今日的成就,但今天的我们更应该追忆当年红医先辈们艰苦创业的历程,因为,在最困难的时期,往往才有“初心”跳动最强烈的记忆。

    忆往思今,砥砺为民“初心”,汲取奋进力量。作为卫生从业人员,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广大农村地区依然面临着一些公共卫生问题:村居环境不够整洁、饮用水安全尚未得到保障、医疗卫生资源依然短缺、村民健康素养仍有待提升等,需要我们卫生从业人员积极融入到党的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去,继续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