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国庆主题征文(二)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心特开展国庆主题征文活动。

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中心党员干部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6个支部12篇稿件。这些作品紧密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疾控工作实际,既有对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探讨,也有对疾控工作如何更好护佑人民卫生健康的思考,更有对疾控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憧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疾控人务实求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切祝福。

经过各党支部评选推荐,现将优秀作品编辑成专栏以飨读者,也希望通过这次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共同为推进全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四区四高地”建设,实现江西卫生健康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贡献卫生健康力量——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

省疾控中心第四党支部 黄文辉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卫生健康工作。他先后多次就卫生健康工作作出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人民健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的发展包括许多方面,如经济增长、政治开明、军事强大、社会稳定等等。其中人民的健康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试想,如果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背离了人民健康,那也是不行的。人民健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基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

二、全民健康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2021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健康根基。

三、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大”体现出了新时代人民健康的全局性、全面性和广泛性,新时代人民健康服务不仅包含了医治病人,还包括了人民的身体锻炼、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诸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同时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要关注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同时要改革当前医疗卫生机制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国家好的做法,依靠科技,不断创新。还要让老百姓养成“自己是本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思维,没病先防病,通过合理锻炼、适当营养、规律作息、调节心理,使自己健康。另外要通过我国传统中医和西方医学中好的做法,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最后,各种政策制定,均要将健康观念思维融入,通过国家、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力量,建设健康事业,实现大家共同享有健康环境和健康政策。


 

深入学习领会,共绘健康中国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

省疾控中心第四党支部 黄玉萍

 

随着新时代的步伐稳健迈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全国人民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深入剖析卫生健康事业的最新进展与生动实践,共同见证健康中国蓝图的徐徐展开,感受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与积极变化。

一、理论引领:铸就卫生健康事业新基石

新时代的曙光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深邃论述,犹如璀璨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航道。他提出的“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在“健康中国行动”的壮阔实践中熠熠生辉。从控烟行动到合理膳食,从全民健身到心理健康促进,十五项专项行动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这些行动不仅增强了公众的健康意识,更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为构建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

二、深化医改与强化基层:双轮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医改的征途中,福建省三明市以其创新的“三医联动”改革模式,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通过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三明市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标杆。而放眼基层,浙江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则是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起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下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

三、健康中国行动:绘就人民幸福生活的多彩画卷

健康中国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涌现出一系列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案例。上海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其个性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赞誉。家庭医生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更是他们生活中的贴心朋友,有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与信任。而在中医药领域,北京市的“中医药+”战略更是独树一帜。通过将中医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更让中医药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这些生动实践,不仅是卫生健康事业在新时代的有力回应,更是护佑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上,照亮了人民幸福生活的道路。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卫生健康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健康力量。

 

 

引领慢病防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疾控中心第五党支部 陈小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常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对人群健康影响显著,社会负担增加明显,严重吞噬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发展慢性病防控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了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将其置于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更是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强调了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了慢性病防控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因而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是从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或减少并发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着手。针对一般人群开展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以改变疾病的发生率;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慢性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降低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和疾病管理。以健康促进为手段,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防治。面对慢性病高发态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慢性病防治列为卫生工作的重点,根据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特点,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紧密结合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慢性病防控项目。在省委、省政府政策制定下,卫生技术相关部门推行慢性病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控策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建立慢性病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技术指导和能力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切实做好慢性病防治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全省长期坚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大众传媒,配合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定期发布健康核心信息,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使群众普遍掌握慢性病防治知识。认真组织开展“4月15-21日肿瘤防治宣传周”、“5月17-23日全民营养周”、“9.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宣传活动。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和职工运动会、健步走、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指导大众科学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组织开展辖区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恶性肿瘤发病及死因登记报告。建立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居民营养与健康等专项调查。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确定主要健康问题,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与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通过开展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通过短期和长期随访,不断探索合适的干预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超重肥胖、血压 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提供平衡膳食、身体活动、养生保健、体质辨识等咨询服务,实践慢性病高危人群防控策略和措施,将防控工作精准聚焦于从人群中检出的慢性病高危对象,切实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上消化道癌等慢性病的沉重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控能力。

慢病防控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作为公共卫生从业者,作为一名党员,将全力落实各项慢病防控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慢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持续深化医药体制改革

谱写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

省疾控中心第五党支部 杨柽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践行我们党宗旨,履行自身职责所在。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少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不论是“水滴筹”等APP上各类案例,还是自己身边真实就医案例,都提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与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仍存在差距。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刻画了主人公为了生计而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反映了当时部分人民群众就医现状。这部电影引起了国家层面对于抗癌药物的重视,促进了医疗制度、药品监管以及社会救助体系的更改。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卫生健康财政投入。当前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拨款比例不高,大部分收入都需要医疗机构自己创收解决,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出现过度医疗、甚至骗保等违法行为,另部分医疗机构给科室、医生下达创收指标,直接与自身奖金挂钩,不少医生为了生计,不惜开大处方、大检查,违背了医院公益属性,也与医生医德背道而驰。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机构财政投入,减少财政缺口,保障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加强对医务人员职工的关心关爱,增强医务人员获得感,保障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其次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日常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医疗机构整改,问题严重时,纪委相关部门要及时介入;再次医保相关部门要加强飞行检查,对于医疗机构骗保等违法行为,要加强惩处力度,并且要实时公开典型案例,起到杀一儆百作用;最后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欢迎广大群众及时举报身边医疗机构不正之风,举报一起,严查一起。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广泛动员。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召开专题教育会议、举办主题学习班等形式,深刻认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支持改革,让改革落实、政策落地,让改革成果社会共享。通过电视台、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及手机客户端等形式广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知道政府为解决老百姓就医难所做出的努力。当前,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仍有暴力伤医事件等新闻报道,为杜绝暴力伤医事件发生,一方面要严惩暴徒,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医患矛盾调解,让暴力伤医事件扼杀在萌芽之中;最后要不断加强医务人员技能水平,更好的服务群众就医需要。

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开弓没有回头箭,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黄金时代不在身后,而在眼前。”作为新时代的逐梦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推进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论述

省疾控中心第六党支部 付俊杰

 

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会中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卫生健康事业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环境卫生作为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推动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理论引领,明确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成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并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放在首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联系实际,精准施策

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大气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实际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我们要紧密结合卫生健康工作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一是要深化对环境卫生问题的认识,加强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二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三是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驱动,提升质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环境与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疾病防控的科技含量;二是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为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推进、形成合力。一是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三是要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面向未来,谋划长远

面对未来,我们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加强规划引领,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卫生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水平;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百年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自然灾害、水体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协同推进为手段,面向未来、谋划长远,共同书写环境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加快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读习近平总书记《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省疾控中心第六党支部 吴杨博文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一、聚焦短板,突出重点,释放发展活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稳妥处置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稳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篇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也重点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调发挥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

后疫情时代下,随着我国疾控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形势下疾控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各地聚焦疾控主责主业补短板强弱项,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疾控核心能力明显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短板依然存在:第一,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尤其基层疾控系统队伍老化严重、人员紧缺、硬件滞后等问题更为严重;第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研意识不强,疾控各专业均具有很强的技术属性,需要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水平人才的流失也进一步影响疾控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第三,投入保障及经费不足,人员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等。我们应该把握改革政策,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制约疾控体系功能发挥的短板问题,完善疾控队伍和能力建设,更好地释放整个体系的发展活力。

二、挖掘潜力,协同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要以人才和创新为关键,充分挖掘疾控人员应对复杂问题,特别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应急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另外现代公共卫生工作体系是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协调的综合体系,从新冠病毒感染处置工作来看,也涉及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社区管理、物资调配、舆情处置等多部门合作,因此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也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

作为疾控的一员,我所在的科所是中心传染病防控一线检验队伍,曾参加了多项重大突发疫情的应急检测工作,在我省重大、新发和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高质量的传染病检验在快速诊断疾病与及时采取防控和治疗措施方面发挥着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作为检验人员,一方面我们需要着力提升检验能力,拓宽视野,挖掘潜力,例如通过充分开展病毒谱分析,建立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提高常见、罕见病原体检测以及不明原因病原体快速筛查能力,建立数字化生物样本库,规范建设传染病样本检测标准化研究及质量管理等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以中国疾控中心为龙头、以满足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需求为核心、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高效运行实验室网络,强化疾控体系内部的交流和管理能力,增加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完善研用结合、医防协同的科研体系,达到显著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的目的。

三、多措并举,深耕细作,加快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从健全协同高效的疾控体系、构建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因时因势优化传染病防治策略、提升快速响应的应急能力、夯实强大的法治、科技和人才基础等方面协同发力。

我们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标“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主动融入新时代卫生健康“四区四高地”建设。第一,抓住科技创新,促进创新体系优化,要持续推进人才、团队、科研协同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全面发展疾病预防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第二,抓住人才赋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把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夯实疾控人才支撑保障,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人才;第三,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做好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准备,加强数据信息联动,强化硬件设施,提升综合能力。

我们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确保疾控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行稳致远。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秉持初心,笃行实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深耕细作,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09-30